2016年10月11日晚20:00,应76net必赢官网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易华博士为全院师生做题为“玉振金声丝路开”的学术报告。易华研究员长期从事游牧民族史及民族关系史研究,现从事“东西文化交流与华夏文明形成”研究。报告会由学院副院长陈于柱教授主持。二号报告厅座无虚席,历史文化学副院长杨小敏教授及学院师生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
易华研究员学术报告现场 |
易华先生首先讲述了玉崇拜与玉石之路的形成,通过丰富的考古资料阐明青铜之路与金崇拜的概况。玉崇拜在东亚是东方文化的标志,金崇拜在西亚是西方文化的标志,均可追溯至八千年前。四千年前东亚地区处在玉器时代,西亚及附近地区可称为黄金时代。夏代开始出现金器,标志着西方青铜游牧文化与东方定居农业文化进入碰撞与融合的新时代。随着“丝绸西输”与“黄金东来”,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东亚的金文化与东亚固有的玉崇拜,逐渐成了中国文化的双重象征。玉振金声丝路开,金玉互动体现了人类迁徙和东西文化的意义。玉崇拜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底色,金崇拜又增加了光彩。因此,中华文明具有复合文明的特质。青铜之路连接了欧洲和东亚西亚,丝绸之路又进一步巩固了这种联系。易华先生认为,只有将丝绸之路与青铜之路或黄金之路、玉石之路相结合,才能全面系统地理解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和欧亚大陆文化交流与互动的历程。
|
易华研究员学术报告现场 |
陈于柱教授对报告作了三点总结:(一)易华先生的研究在“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背景下,填补了先秦时期丝绸之路研究的空白。(二)研究从地理空间上跨越亚欧地域界限,以整体史视野提出了青铜之路将欧洲、东亚纳入了以西亚为中心的古代世界体系的重要观点。(三)研究范式值得学习借鉴,其研究充分占有研究资料,学术信息量较大;坚持将文献记载、考古发现与田野调查有机结合;治学方法与路径融汇了多学科交叉的理念。
|
易华研究员学术报告现场 |
讲座最后学院教师与部分学生就相关问题与易华先生进行了交流互动。
|
易华研究员学术报告现场 |
【周晓聪报道】